来源:布衣粗食
2023-08-22 00:46:58
思想家卢梭说过:“家庭生活的乐趣,是抵抗坏风气的毒害的最好良药。”
家就像一个避风港,把外面的风雨避开了,用温暖和爱去化解人生的忧伤。
【资料图】
可惜,有的家庭却把日子过反了。
父母和子女之间,出现了以下几种情况,说明爱变成了“伤害”。
01
第一种情况:父母的关爱,让子女非常难受,恨不得要逃离。
爱就像铜墙铁壁,把子女包裹其中。说好一点,是保护,说穿了,是“囚牢”。
很多父母,有控制欲太强的表现,而他们自己,浑然不觉。就像一群鱼在水中,丝毫不觉得水中也有泪水,有一条受伤的鱼。
很多父母在 抱怨,遇到不听话的孩子,真的伤透脑筋了。父母安排孩子去上美术,孩子要去学奥数;父母想孩子去大城市发展,孩子却向往农村。
父母知道:“三岁看到老。”如果引导孩子的言行,失败了,那就彻底失望了。父母没有反思,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我认为,孩子反驳有三种:习惯性语言反驳;针对性反驳;用行动反驳。
当子女还小的时候,他只是觉得自己的想法没有得到满足,于是脱口就反驳几句。如果父母反复提出某种要求,他积极地反驳,说明他对此已经忍耐了很久了;当子女不说一句话,却使劲逃离家庭时,那么父母的关爱,都“无效”了。
知乎上,网友“sole”例举了很多个要逃离父母的原因。
他上六年级的时候,家里决定对他进行“穷养”,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只有一份早餐钱那么多。
他忍不住诱惑,去买了辣条。又梦想着要买一部手机。鬼使神差,他就顺手拿走了父母的两百块钱。
东窗事发后,父母轮流训斥他,并且对周围的人、同学老师们说,这是偷钱的人。
试想一下,一个六年级的孩子,对于“穷养”是没有什么概念的。可是父母却认为,穷养的孩子,能吃苦,能懂事。
并不是所有的爱,都会被理解。如果爱不被理解,那就说明爱的方式有问题。
类似的情况,也会出现在成年子女身上。
比方说,女儿找了对象,然后失恋了。父母随口就说:“不就是少了一个朋友,哭啥?再去找一个,得了。”父母压根不知道,女儿的心里有多痛苦。
很喜欢一句话:“只要小树不长歪,长点枝丫没问题。”
如果孩子的人生轨迹,不是走邪道,那么父母就应该尊重,而是去控制。否则,父母的爱,会逼走孩子。
02
第二种情况:父母不顾一切地帮助子女成家立业,可这些不是子女想要的。
作为父母,多半希望子女在家乡附近工作,顶多就走到省城。
可是孩子却想,要漂洋过海去看看,要去天南地北闯一闯。这样的观念,让很多父母头痛,让很多孩子难堪。
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孩子会答应父母,就在某个范围内工作。毕竟,孝顺父母,是成年人的责任。
我的老乡老李,某医学院毕业,在学校是拔尖的人。毕业时,大部分同学去了南方的医院谋职。老李回到家乡,按照父母的安排,参加考公。
老李的父亲是某局长,母亲是某主任,都是体制内的人,生活的优越感很强。
可悲的是,老李连续五年参加考公,都没有如愿以偿。
父亲很着急,提着礼物去找了老上司,又和某公司的熟人吃饭。折腾了几个月,把老李安排到一家大公司做医务室人员。
工作有了,但是清闲得令人发慌,工资少得可怜。
当老李在公司熬了三年后,毅然离开家乡,去了外地谋生。父母哭喊着:“你这个孩子,怎么如此不领情。”
父母为子女的工作和小家庭,动用了所有的人脉资源,还放下了脸面。也花了不少钱,但是子女不珍惜,反而觉定父母在做道德绑架的事情。
老舍说过这样一句话:“我们必须像一座山,既满生着芳草香花,又有极坚强的石头。”
父母是子女的靠山,但是这座山,除了坚强之外,还有温柔的一面。否则,这座山,就变得冷冰冰了,毫无温度,子女会觉得害怕。
03
第三种情况:子女长期陪伴父母,一步一步掏空父母的积蓄,占有父母的房产。
俗话说:“父母和子女走得太近,就是一场灾难。”
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惯、社交圈子等,都不一样。因而会互相制约和打扰。
比方说,牙口不好的父母要吃软绵绵的饭菜,成年的子女要吃干燥坚硬的饭菜,在餐桌上,矛盾就爆发了。
除了日常生活的矛盾,会随着“近距离”而产生之外,经济上的摩擦,更可怕。
有的子女,美其名曰,陪伴父母。其实他要买房子、车子,平时旅游,都要父母给钱。父母总不能眼睁睁看着子女比其他的年轻人混得差,因此只能“暗中帮助”。
也有一些子女,长期和父母相处,悄无声息地把房产占有了。当父母要养老的时候,才发现子女不孝顺。
父母花钱买来的“陪伴”,其实是伤害了自己,不如不要。
04
很喜欢一句话:“良好的家庭传统有助于家庭成员相互尊重,有助于家庭建成一个友爱的、生气勃勃的集体。”
父母和子女关系再好,也要学会尊重,而不是用爱去束缚。
如果你发现家里的爱,变成了伤害,应马上做到三点:保持和亲人的距离,不要过多干预对方的生活;坚持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减少对亲人的期待。
最好的爱,莫过于爱而不溺,亲密有间。
作者:布衣粗食。
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