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2023-06-26 00:04:06
(资料图)
新京报讯(记者王卡拉)6月25日,刚刚从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归来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肺癌首席专家张力教授带回一则消息:一项评估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标准治疗用于治疗含铂方案治疗后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LUNAR临床Ⅲ期研究结果显示,与标准治疗相比,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标准治疗提供了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和临床意义的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的改善,且未增加系统性毒性。
根据LUNAR临床Ⅲ期研究的结果显示,随机接受肿瘤电场治疗联合标准治疗的患者的中位OS为13.2个月,而仅接受标准治疗的患者为9.9个月;随机接受肿瘤电场治疗和医生选择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患者中位OS为18.5个月,而仅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中位OS为10.8个月,给患者带来了8个月的提升;此外,随机接受肿瘤电场治疗和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具有积极的生存趋势,中位OS为11.1个月,而单独接受多西他赛治疗的患者为8.7个月。同时,肿瘤电场治疗耐受性良好,没有增加系统毒性。
张力教授解读称,在肿瘤治疗研究领域,中位总生存期(OS)是临床研究的数据金标准。患者的OS获益越长,意味着不仅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还能帮助患者为下一次新疗法的到来争取时间。从研究结果来看,肿瘤电场治疗就可以为晚期肺癌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作为全世界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肺癌在中国也是第一大癌肿,每年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所有恶性肿瘤的首位,严重威胁我国人民健康。其中,非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的85%,由于疾病侵袭性较高,且缺乏有效的早期筛查方案,导致我国约70%的非小细胞肺癌在初步诊断时为局部晚期或转移。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更是不到5%。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广泛使用,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有了比较大的进展,但相对而言治疗方式比较有限。“在临床上,尤其是对于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的患者,若经过一线治疗进展到二线,治疗手段比较单一,患者亟须新的疗法来实现改善预后、提高生存获益。”张力教授表示,肿瘤电场治疗或将为这些患者带去新的希望。这是一种干扰癌细胞分裂的癌症治疗手段。该疗法能在100kHz至500kHz之间的独特频率范围,使电场能够穿透癌细胞膜,干扰癌细胞有丝分裂的关键过程,进而导致癌细胞的死亡,同时使健康细胞几乎不受影响。“肿瘤电场治疗可以和化疗、放疗、血管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等多种疗法联合使用,给患者带来获益。”张力教授解释,当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时,可以通过加强抗肿瘤免疫反应,给免疫系统增敏,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2020年5月,肿瘤电场治疗的上市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的批准,用于与替莫唑胺联用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以及作为单一疗法用于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治疗,成为15年来中国内地首个获批用于新发胶质母细胞瘤的疗法。
基于LUNAR的研究数据,接下来国际上也会相继开展临床研究,以评估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和局部晚期不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效果。此次LUNAR临床研究的积极数据,将有望作为其2023年下半年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上市前批准的基础,并在之后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上市许可申请。
在肺癌领域,肿瘤电场治疗联合帕博丽珠单抗用于一线治疗胸腔内晚期或转移性PD-L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KEYNOTE-B36Ⅱ期临床研究也正在开展。此外,在胰腺癌、肝癌、卵巢癌、胃癌的临床研究也同步进行中。
校对 卢茜
关键词: